好心情说说吧,你身边的情绪管理专家!
好心情说说专题汇总 心情不好怎么办
乘法原理教案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乘法原理教案 篇1一、学习目标
1、初步体会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2、能运用乘法运算定律使小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审题灵活运用运算定律简算的习惯和能力。
二、复习铺垫
1、算一算
(1)5×2=(2)50×2=(3)500×2=(4)25×4=(5)250×4=
(6)25×40=(7)125×8=(8)125×80=(9)125×800=
2、乘法有哪些运算定律?怎样用字母式子表示?你能写下来吗?
乘法()律:()
乘法()律:()
乘法()律:()
3、用简便方法计算
125×25×825×15×462×38+38×38
25×(40+4)15×(20+3)95×71+95×29
三、自主探究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0.7×1.2=(0.8×0.5)×0.4=(2.4+3.6)×0.5=
1.2×0.7=0.8×(0.5×0.4)=2.4×0.5+3.6×0.5=
由此我们可以推想:小数四则运算的顺序跟()的顺序是一样的。
2、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0.7×1.2○1.2×0.7(0.8×0.5)×0.4○0.8×(0.5×0.4)
(2.4+3.6)×0.5○2.4×0.5+3.6×0.5
3、由此我们可以推想:
(1)整数乘法的.()、()和(),对于()乘法也适用。
(2)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乘法计算较()。
4、看一看、想一想、试一试,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0.25×4.78×40.65×202
四、探究发现
比较刚才做的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请同学们想一想整数乘法的简便计算和小数乘法的简便计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可寻求家长和同学的帮助)
四、巩固测评
1、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25×(0.75×0.4)=□×(□×□)6.3×2.4+2.4×3.7=□×(□+□)
(8-0.8)×1.25=□×□-□×□
2、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
3.45×0.25×40.45×202
3、解决问题(怎
查看更多>>每个老师需要在上课前弄好自己的教案课件,没有写的老师就需要抓紧完成了。 教案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工具,是课堂教学的保障之一。励志的句子编辑很喜欢这篇有思考的“乘法原理教案”向大家推荐,感谢你来体味这篇文章的香气!
乘法原理教案 篇1乘法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a. 理解乘法原理的概念和运用;
b. 掌握乘法原理的应用方法;
c. 能够利用乘法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a. 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发现乘法原理;
b.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c.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 培养学生面对问题时的积极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b.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互助意识;
c.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意识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a. 理解乘法原理的概念和运用;
b. 掌握乘法原理的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a. 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乘法原理的能力;
b. 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选择合适的乘法原理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10分钟)
a. 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因素的组合会产生多少种结果。例如:假设同学们有3种衬衫和2种裤子,问一共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衣服组合方式?
2. 引入乘法原理(20分钟)
a. 教师与学生一起讨论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法,并引入乘法原理的概念。
b. 引导学生发现:对于第一种选择来说,有3种可能;对于第二种选择来说,有2种可能。那么,总的组合方式就是3 × 2 = 6种。
3. 习题练习(30分钟)
a.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有3个红球、4个黄球和2个蓝球,从中任意取两个,一共有多少种可能?
b. 学生个别完成一些较难的习题,例如:在一个4位数的手机密码中,每位密码为0-9中的一个数字,而且每位密码是可以重复的。问一共有多少种可能的密码?
4. 实际问题探究(30分钟)
a.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际问题,运用乘法原理进行解决。例如:小明有4件上衣和3条裤子,他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
b. 学生自由发挥,提出自己的问题,运用乘法原理解决。
四、教学反思
乘法原理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也
查看更多>>教案课件是老师必须准备的课件,因此在制作时需要花费一些时间。制作出优质的教案课件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掌握课堂氛围。根据您的需求,我们为您整理了一些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教案”,希望这篇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可以给您提供指导和启发!
有理数的乘法教案 篇1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了解有理数的乘法意义基础上,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并初步理解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合理性;
2.通过有理数的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教材给出的行程问题,认识数学于实践并反作用于实践。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依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熟练进行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乘法法则的理解.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计算(-2)+(-2)+(-2).
2.有理数包括哪些数?小学学习四则运算是在有理数的什么范围中进行的?(非负数)
3.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关键问题是什么?和小学运算中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符号问题)[
4.根据有理数加减运算中引出的新问题 主要是负数加减,运算的关键是确定符号问题,你能不能猜出在有 理数乘法以及以后学习的除法中将引出的新内容以及关键问题是什么?(负数问题,符号的确定)
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乘法法则
问题1 水库的水位每小时上升3厘米,2小时上升了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①
答:上升了6厘米.
问题2 水库的水位平均每小时下降3厘米,2小时上升多少厘米?
解:-3×2=-6(厘米) ②
答:上升-6厘米(即下降6厘米).
引导学生 比较①,②得出:
把一个因数换成它的相反数,所得的积是原来的积的相反数.
这是一条很重要的结论,应用此结 论 ,3×(-2)=?(-3)×(-2)=?(学生答)
把3×(-2)和①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把(-3)×(-2)和②式对比,这里把一个因数“2”换成了它的相反数“-2”,所得的积应是原来的积“-6”的相反数“6”,即(-3)×(-2)=6.
此外,(-3)×0=0.
综合上面各种情况,引导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的法则:
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数同0相
查看更多>>为您提供我们准备的“初步认识乘法教案”。老师根据事先准备好的教案课件内容给学生上课,每个老师都需要细心筹备教案课件。教案是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有效方式。欢迎您选择收藏这篇文章!
初步认识乘法教案 篇1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加减法后继续学习的第三种运算,‘教案’说课教案。
由于本单元的重点是4和6的乘法口诀,而突破难点的关键是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因此,本课的学习应为下一节学习乘法口诀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初步认识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2、会把相同加数和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会读乘法算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会把相同加数的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及乘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2、让学生认识并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的关系。
四、教学流程预案
《新课标》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紧紧围绕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展开了大胆的尝试。
(一)猜谜语导入,激发学生求知欲
首先教师用谜语的形式导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提出问题(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这个问题比较简单,学生可以用所学的知识解答出来,接着教师继续提问:十只青蛙呢?一百只青蛙呢?此时学生很难一下子得到结果,便认识到简单的同数相加可以用加法,而多个同数相加再用加法就比较麻烦了。这时,教师很快说出多只青蛙有几张嘴,几只眼睛几条腿后,结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反问学生:“我厉害吗?”很快地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点燃了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聚集了动力。
(二)引导探索,操作释新
为了让学生从兴趣中主动探索新知,教师先问学生会摆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用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简单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等。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发展,让我们体会到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得到不同的知识,再让学生看一看摆这个图形用了几根小棒,在学生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师强调“再摆几个这样的图形”,其实这一环节的设计就是对学生渗透“相同加数”
查看更多>>